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
消化性潰瘍的中醫辨症治療

【消化性潰瘍】是一種常見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黏膜潰瘍病變

消化性潰瘍攻擊因子:包括胃酸、精神因素、幽門桿菌等....。


消化性潰瘍防禦因子:包括黏液屏障、細胞再生、黏膜供血、前列腺素等.....。


若攻擊因子超過防禦因子,就出現黏膜損害而形成消化性潰瘍。


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症狀為週期性、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,並伴有泛酸、噯氣、噁心、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。常見的併發症有大出血、穿孔、幽門梗阻和癌性病變。



西醫治療消化性潰瘍主要採用抗黏膜侵蝕藥物,增強黏膜防禦力的藥物和抗幽門桿菌治療。西醫內科治療一般就能使消化性潰瘍得到很好的控制,對於頑固性潰瘍和少數併發症,若情況允許下則可採用西醫外科治療。



而於中醫而論,消化性潰瘍屬中醫學的【胃脘痛】、【吞酸】、【嘈雜】、【血症】等範疇。中醫認為本病之病機,主要為素體中焦虛寒、或飲食失調、脾虛濕停、或肝鬱氣滯、橫逆犯胃、氣鬱化熱、損傷胃陰等,終至寒熱夾雜、氣滯血瘀、脾胃俱損。



本病病位雖在胃,但多涉及肝、膽、脾等臟腑,中醫臨床可分五型辨治。



(1)脾胃虛寒型:


空腹胃痛、得食則緩、胃部怕冷、喜溫喜按、氣候轉冷易發病、畏食生冷、舌質淡或暗淡。



脈:細或沉細。



中醫治療:治宜益氣溫中、緩急止痛,中藥成方可選用小建中湯加減。



(2)脾虛肝鬱型:


胃痛無規律、痛甚連及胸脅背、伴脘腹脹滿、吞酸燒心口苦、情緒變化易誘發胃痛、苔薄白或黃。



脈:弦。



中醫治療:治宜疏肝健脾、行氣止痛;中藥成方可選用柴芍六君子湯、逍遙散加減。



(3)胃陰不足型:


胃脘隱痛、灼痛、嘈雜燒心、便乾納少、口乾咽燥、易生口瘡、舌紅或有裂紋、苔少。



脈:細數。



中醫治療:治宜滋養胃陰、和裡止痛;中藥成方可選用沙參麥冬湯、麥門冬湯加減。



(4)氣滯血瘀型:


胃脘脹痛、脹甚於痛、或脹甚則痛、或呈刺痛、部位固定、舌暗有瘀斑。



脈:弦澀。



中醫治療:治宜疏肝行氣、化瘀止痛;中藥成方可選用丹參飲、失笑散加減。



(5)寒熱錯雜型:


胃脘痞滿、或疼痛、噁心嘔吐、納少便溏、舌淡苔黃膩。



脈:弦緩。



中醫治療:治宜調和寒熱、升降氣機;中藥成方可選用黃連湯加減。



 



 



以上醫療資訊由台北市丞安堂中醫診所陳萬成醫師提供http://cat.seedera.com/archives/244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